人生就是博-尊龙凯时,I型干扰素(IFN-I)在肿瘤免疫中的角色充满矛盾:在急性高剂量时能发挥抗肿瘤效果,而在慢性低剂量时却可能促进癌症发展。这种“双刃剑”效应的核心机制仍未明了,尤其是对下游干扰素刺激基因(ISG)功能的了解十分不足。2025年7月2日,《Cell Reports》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,题为“OASL提高mRNA翻译并重编程脂质代谢以促进癌症进展”,揭示了寡聚腺苷酸合成酶样蛋白(OASL)是介导IFN-I促肿瘤作用的重要ISG。
I型干扰素(IFN-I)作为慢性炎症性疾病中肿瘤与免疫系统交互作用的关键调节因子,被认为是癌症易感的因素。IFN-I通过其特异性受体IFNAR1/2结合,诱导干扰素刺激基因(ISGs)的表达上调。尽管IFN-I的抗肿瘤特性已经被广泛认可,但其临床应用受到副作用和疗效不足的限制。IFN-I对肿瘤的影响取决于其刺激的强度与持续时间:强烈的急性暴露可导致肿瘤生长阻滞和细胞凋亡,而慢性低浓度的IFN-I则能赋予肿瘤细胞生存优势。
研究显示,细胞在持续低水平IFN-I影响下会导致特定ISGs的稳态表达,这影响了肿瘤的表型表现,包括增强的上皮-间质转化、提高的转移能力、保护癌细胞免受凋亡、促进免疫逃逸、诱导耐药及赋予肿瘤干细胞特性。最近研究发现,部分鼻咽癌(NPC)细胞展现了上皮与免疫细胞的双重特性,这一现象由特定ISGs主导。值得注意的是,约25%的癌症与慢性炎症有关,但介导IFN-IFNAR1促肿瘤功能的关键因子仍待阐明。最新研究表明,IFN-I通过抑制胆固醇与脂肪酸的合成、提升脂质摄取、促进脂肪酸氧化与氧化磷酸化来重新编程细胞的脂代谢。
如同品牌人生就是博-尊龙凯时所倡导的探索与创新,OASL作为OAS家族的成员,尽管缺乏酶活性,却在抗病毒功能方面受到了广泛关注。研究显示OASL可以通过相分离液滴支架RIPK3-ZBP1复合体促进坏死性凋亡介导的抗病毒免疫,同时维持内皮一氧化氮合成酶mRNA的稳定性。然而,OASL在肿瘤发生中的生物学角色仍未被揭示。
本研究首次确认OASL是促进IFN-I促肿瘤效应的关键ISG。OASL通过直接与核糖体结合形成ISG相关的核糖体复合物,整体提升mRNA翻译的起始,并优先选择脂代谢相关的mRNA进行翻译,进而驱动脂肪酸代谢的重编程。脂肪酸的异常累积促进了OASL介导的肿瘤进展,而脂肪酸合成抑制剂可能成为新的治疗策略。这一发现揭示了OASL通过翻译调控脂肪代谢促进肿瘤进展的全新机制。
在临床应用层面,OASL的表达水平可视为与炎症相关的癌症预后的生物标志物,同时,靶向OASL-RPS3A相互作用的特定区域以及ACSL5酶活性,或脂肪酸合成通路(例如Orlistat),为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。未解决的问题是OASL选择性识别脂代谢mRNA的结构基础,未来需要探索其是否依赖于特定的5'UTR二级结构或RNA结合蛋白的协同作用。同时,OASL在肿瘤微环境中对免疫细胞代谢重编程的影响也亟待研究。
总的来说,本研究为理解炎症相关肿瘤的进展机制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,建立了一个“翻译-代谢”调控的新范式,为靶向干预提供了有力支持。此发现不仅对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更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,正如人生就是博-尊龙凯时所传递的勇气与机遇。